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3日讯(赵娟)“一亩山,万元钱,一人十棵香榧树,脱贫养老两不误。”6月11日上午,在海拔米的种植园里,太平圩乡太平村的“榧香园”园主吴松伟带领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不到两个小时,挂果的香榧树旁,杂草被锄得干干净净。一排排香榧树迎风招展,生机盎然,吴松伟一时起兴吆喝起来。
“大家不要心急,一定要按我教你们的方法,标准化种植……”山坡上,不时传来“榧香园”园主吴松伟洪亮的声音,他现场来回给村民讲解果苗种植技术和要求。
据了解,太平圩乡地理位置偏僻、山高路远、自然环境恶劣,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乡、村两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产业精准帮扶模式,选准受益面大、有市场的“香榧”生态产业,开展“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精准滴灌,让贫困户稳定脱贫、永久脱贫。
每一粒香榧来之不易。香榧树与红豆杉同科,有生长缓慢、命寿千年的共性。一粒香榧完全成熟,需要三年时间,同一条树枝上,可能同时结着前年、去年和今年的果子。能采摘的只有前年生出,而今年的才像米粒一样,它们还需在枝端生长两年,所以香榧只能手工采摘,不能像核桃那样用竹竿敲打。香榧价格堪比人参,视为“最贵的坚果”,且深受消费者青睐。作为湖南仅有的“香榧树”生产地,太平村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生产和发展香榧产业。
看到漫山的香榧树,那橄榄般大小的香榧犹如星星点缀在绿叶间,吴松伟笑着说,香榧是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又属于珍稀坚果,市场需求大,卖价好,市场潜力巨大。眼下,这片种植园流转了太平村余亩荒山,共种植了2万棵香榧树,预计丰产后每年至少能带来万的纯利润。
“在种植园,不仅每天干活可以赚80块钱,还可以和老吴学习香榧树的种植技术。听说这种树可以活年,且结的果子(干果)价格在每斤元以上,要是掌握了这树的种植技术,脱贫就不难了,而且还可以永久性脱贫啦!”正在务工的贫困户吴戴训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记者即兴算起了一笔“脱贫账”。原来,“榧香园”还挂靠了27户贫困户,依靠能人带动,太平村扶贫产业既完成了“输血”,又提供了“造血”功能,初步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土地增值、贫困户脱贫的“四赢”目标。
太平圩乡党委书记邓立英告诉记者,下一阶段,该乡将把香榧这个特色的农业产业项目推广成为太平圩乡重点的脱贫攻坚产业项目,打造“千亩香榧基地”,并辐射到其他适合种植自然条件的村,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